前言:为落实贯彻学校《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学院立足员工发展实际,以服务老员工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发挥榜样教育示范激励作用为主要手段,深化“一体化榜样教育”机制,现推出“名师访谈”和“物光达人”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学院各领域榜样团队和个人,宣传榜样事迹,积极营造学习榜样、争当榜样、赶超榜样、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欢迎广大教师、同学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并不断丰富栏目内容。联系人:石柳,联系电话:029-81891617,邮箱:shiliu@xidian.edu.cn。
《名师访谈》第六期:采访学院红外技术系王晓蕊教授
■采访/员工记者操玉文 李莹 图文编辑/茶茂盛
个人简介:王晓蕊,伟德国际1946bv官网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1998年于四川大学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取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评为副教授。2007年-2008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University of Arizona光学中心3DVIS实验室开展科学合作研究,回国后被评为学校2009年度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并获得教育部和陕西省外国专家局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基金资助。2008年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获得伟德国际1946bv官网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资助。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从事科研工作十余年,主持包括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大安全基础973项目、国防863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SAMSUNG GRO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 以第一作者身份和通讯作者身份在包括美国光学学会刊物《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J.Opt.Soc.Am.A》、《Applied Optics》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已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30篇被SCI检索,32篇被EI检索。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撰写《光电成像系统建模及性能评估理论》专著1本。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记者:请问王老师在大学本科选择光电科学技术是因为自身的兴趣还是处于其他方面的考虑?
王晓蕊:我们高中时代资讯、网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信息也比较闭塞,对大学专业设置没有什么概念,之所以选择光电子专业方向可能是与当时看的一部电影有关——《蒋祝英的故事》,他是中国知名的中青年光学专家,在长春光机所工作,负责研发中国第一台光学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测量装置,最后为光学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深受感动。通过这部电影使我对光学有了粗浅的认识,这对我大学选择光电子专业可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方面,是我自身就对科学研究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记者: 我们了解到王老师本科毕业之后就进入新型光电子器件国防重点实验室参与真空光电子器件的研制工作,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是在怎样的机遇下让您选择参加工作以及那段时间的收获吗?
王晓蕊:我们那个时代本科毕业生数量不多,研究生更少,从就业方面来说本科毕业找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当时更多的人都会选择工作,而且我也有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决心。后来根据专业方向进入了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微光夜视瞄准镜的核心器件—光电成像倍增器件的研制工作。从原理上讲比较简单,光电成像倍增器件是一种光—电—光转换器件,最后放大到人眼可以看见的光。但整个研制过程所涉及到的专业面十分广泛,跨越半导体材料、物理电子学、化学、光学、真空工艺、表面处理、电路等学科,研制工序大约三十多道,十分繁杂。我当时主要参与器件整体结构工艺设计,在参与研制的过程中会经常与不同专业、学科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到更多光学之外的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体会到各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的重要性;整体器件制作过程用到的很多先进仪器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我有机会接受了俄罗斯专家为期一个多月培训,在与他们交流中认识到我国高端核心器件研发人才层次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俄罗斯。同时也意识到高端核心器件产品的研发需要广度和深度的专业知识,要想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远,就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后来就有了继续读研的计划。
记者: 王老师您也是硕士生导师,能和我们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以及您的科研团队吗?
王晓蕊:我现在主要有两个方向:
首先是光电成像系统工程优化设计、协同仿真、性能测试与评估。主要研究光电成像系统(包括航空航天遥感成像、成像导引头、光谱成像、光电对抗等)的工程建模设计理论、成像链路协同仿真、空间态势感知、性能测试评估技术,及新体制光电成像与探测技术。针对该研究方向,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积累,实现了目标及其环境光学特性、光辐射传输、光电成像探测系统、光电信息处理、伺服系统和载体平台的有机统一,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环境全链路光电信息感知仿真软件平台,已在我国70%以上的国防光电装备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中获得推广应用,广泛服务于我国光电成像探测装备的工程设计、性能测试评估和模拟训练,有力地支撑了我们国家光电成像探测装备研制、系统开发和作战应用。
其次是三维光学成像与立体显示技术,主要研究光电信息显示新理论、新技术和器件,包括三维光学图像获取与处理、集成成像三维显示、全息三维显示等裸眼真三维立体显示的基础理论、关键工艺和技术,及真三维显示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应用。从趋势上来说真三维显示可能会逐步取代现在的二维显示,成为未来的新兴战略产业,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谷歌、三星和华为公司都在该领域投入巨资,以抢占有可能改变人类生活模式的光电信息显示科技至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这个方向,我们除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外,还与三星集团高级技术研究院(SAIT)和华为集团中央研究院开展真三维显示技术联合科研攻关。
我们的科研团队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团队,已经培养了近300名研究生,从团队规模上讲也是全院比较大的一个团队。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和长期建设,课题组建设了老、中、青结合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前后投入七百万以上科研经费建设了科研软硬件平台,高水平科研环境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记者: 您对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对人才培养又有哪些目标呢?
王晓蕊:在研究生阶段,主要培养员工的创新研究能力,所以课题组对研究生的第一要求是: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这时就需要员工有创新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其次要勤奋好学,科研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平时要善于看书查找资料进行自我充电,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从团队合作方面来说,要有协同配合能力,常常需要各个专业之间进行合作,要善于沟通交流,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以科研项目的训练为核心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借鉴国外的培养机制,每一到两周召开例会,举行Group meeting 和Personal meeting,分别面向团队和导师进行工作汇报,沟通交流彼此的心得和面临的科研技术问题,培养员工表达能力,对员工的学习进行指导。课题组的另一个特色是对新来的研究生会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针对科研仪器、专业知识和软硬件开发对不同的员工进行系统培养,提高员工学习效率,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同时也鼓励员工多方面发展,撰写科研论文和专利,定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拓展国际学术视野,结合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方向,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
记者: 您对目前所研究的领域有怎样的看法,对本科生的我们为以后打好基础有怎样的建议?
王晓蕊:我认为光电信息是目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也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以看出来。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打好数理基础,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这对以后无论从事科研还是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以后从事高端科研项目,进入高水平实验室所必需的条件。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参加一些基础的科研实践活动,可以帮你在以后路上走的更远。另外对于我们本校的员工来说,可以考虑读我们学校的研究生,一方面因为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我们学院的科研方向联系更为紧密,来自本校的研究生可能更容易适应科研环境;另一方面我们的很多科研方向多侧重面向就业前景广阔的电子信息(包括光电信息)类产业,近年来我们课题组研究生群体性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就业率就说明了一切,而且学院很多团队在国内的研究水平和实力也是靠前的,所以选择本学院的优秀导师或优秀团队读研也是本科生的不错选择。